ag凯发旗舰厅

2024.08

— 分享 —
【致敬良医②】 半个多世纪的杏林情怀——记录国医堂“80后”名老专家从医感言(二)
浏览:195次时间:2024.08.19

他们生于旧中国,成长在新中国,与神州大地同呼吸,共命运;

他们,见证了中医药事业的崛起与兴盛,是浸润杏林各自领域的名家名师;

他们,是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创建发展的参与者、实践者、见证者,国医堂伴随着他们的行医之路。

2024年,在第七个中国医师节来临之际,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开设致敬良医栏目,记录部分80岁以上名老专家耄耋之龄坚守临床一线的故事,以及对从医治病的思考与感悟。

 

林锦珍

国医堂名老中医


 为患者服务的初心从未改变

 

1965年,我从福建中医药大学的前身一福建中医学院毕业留校工作,如今已是年过九旬的老人,在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算是最年长的临床中医师。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校有5位名老中医教授,他们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但年事已高,当时学校领导为了发挥老中医教授的专长,让他们的临床经验得以传承,决定成立一个以5位名老中医教授为主的纯中医诊疗的医疗机构,扩大中医中药在社会的影响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由此,设立国医堂摆上了议事日程。1987年,临近退休的我受校领导的委派负责筹建国医堂,筹建初期,努力克服人手少、经验不足、设备简陋、科室不齐全等诸多困难,在校领导大力支持和同事们共同努力下,使国医堂的运作逐步走上正轨,社会知名度逐渐提升。1990年,我正式退休后,继续留在国医堂坐诊至今。几十年来,始终怀着医者仁心,救死扶伤的宗旨对待每一位就诊病人,深得患者好评。

几十年来,我既担任过医务行政领导职务,也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但我最喜爱的是林医生这个称呼。几十年春秋,我诊治过的病人不计其数,但为患者健康服务的初心始终不变。我与中医结缘,虽已是高龄人,但在健康条件允许下,我将把执医生涯始终奉献在国医堂,因为这里有我割舍不下的国医堂人的情结。

国医堂开诊30多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在海内外的知名度逐步扩大,治愈许多疑难病症,深得众多患者良好口碑,为发扬传承中医中药学,济福八方百姓健康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987年,福建省委老领导张格心(右一)为福建中医学院康复保健中心国医堂开诊授匾(林锦珍左二)

 



黄荣宗

国医堂名老中医

 

博采众方,广思求精

行医多年,感慨良多。少年立志从医,考进福建中医学院,成为首届本科毕业生,毕业后,留校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我于1991年被评为教授,这是福建中医药大学自己培养的第一位教授,故而我始终心怀感激,在教学岗位上不断孜孜以求,同时看到母校数十年来聚势前行,砥砺奋进,我更感到自豪和骄傲。

 

在我看来,医学不仅需要师者精心培育中医药人才,传承薪火,更需要医者精进专业水平,博极医源,精勤不倦。在国医堂从医多年,作为一名中医临床工作者,感悟最深的,且最重要的当学会辨证论治。但行医60余载,我仍然没能准确地把握每位患者的病机所在。因为,病理机制确定之后,是指导我们立法、处方和用药的方向。所以,临证之际,确定病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一辈子学不完的东西。正如《黄帝内经》有云,谨守病机,各司其属……必先五脏,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至和平

正因此,我想告诉新一代的中医人,医学浩瀚无边,医者更需博采众方,广思求精,希望我辈同仁携手共进,共同推动祖国中医药事业繁荣发展。


 

 

赖义初

国医堂名老中医

 

 学中医不易,要精诚更难

 

初衷志在活人上。我打小做中医学徒,从未想中医药与我的缘分是如此之深。1959年我考取了福建中医学院中医学专业六年制,我开始在众书中悟到了中医药在祖国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的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的生命观、健康观、疾病观、防治观让我真正走进了中医药。1965年自福建中医学院毕业后我留校至今,见证了福建中医药大学的成长、改革和壮大,称得上是学校的元老了。

自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创办以来,我便在国医堂出诊,不仅是国医堂发展的最早见证者,也一步步看到了国家在振兴中医药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全局性变化。

 

 

弹指六十余年,在中医教学和临床实践中,我深深感悟到,学中医不易,要精诚更难。上个世纪,我曾前往多国从事中医医疗教学、诊疗和文化交流。1996年,日本一位患者因患有顽病宿疾,在美国等地多方求医无果,了解到我的具体情况后,特别邀请当时在国医堂看诊的我前往日本为他诊疾(诊病在日本,发药在国医堂)。赴约日本后,经我施以药、针、推三周后,患者便药到病愈,为此,他激动地表示,你们中医真了不起,你是了不起的汉方医说罢,他直言要表达谢意,而我则以坐一趟子弹列车的幽默回复来婉拒他的重谢。在我看来,治病救人无国界,无论众人如何看待中医师,能把病治好便是良医,而中医能治好病便是科学,因为医理藏在济世中!多年后,这位日本患者又两次邀请我赴日就诊,我因为年事已高委婉谢绝,但这段跨越国界的友好医患关系,足以充分展现了祖国传统中医药的独特疗效、强大魅力以及文化价值。

 

 

 

吴炳煌

国医堂名老中医

 

保持终身学习、终身为民的思想,服务百姓健康

岁月荏苒,回顾我与医学的渊源,与针灸最深的羁绊,是上世纪60年代我考入福建医学院开始的。19648月毕业后,我分配到福建中医系统相关单位(即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附属第二医院、附属康复医院、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从事医疗、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60年,获评福建省名中医,入选第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期间我还作为福建针灸专家代表两次参加中国援外医疗队赴非洲工作。

一甲子的从教从医经历,从教授到主任医师,不仅让我体会到了看学子成栋梁,桃李变芬芳的美好,也让我与针灸结下了深深的不解之缘,让我对医生这份神圣职业有了深刻的领悟:艰辛但有意义。

一脉知所有,一穴一针灸。从医大半辈子,想的最多的还是如何创新、如何研究针灸疗法,解除病人顽疾与痛苦。所以,60年来,我积极发挥中西医结合特点,开展头针、耳针、腕踝针、浅针等方法,为众多病人解除病痛,同时又为大众传授自我保健方法如运指法、运耳术、提肛疗法等,不断提升患者身体素质,受到大家认可与信赖。2019225日,吴炳煌浅针术入选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在我看来,科研临床的创新就是为了服务百姓健康,治愈病人带来的满足感、幸福感,成就感,同时也激励着我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精进专业水平,是我最需要,也为之感到荣耀的。


 

如今,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作为广大人民健康的守护者,希望大家继续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保持终身学习、终身为民的思想,为服务百姓健康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ag凯发旗舰厅的版权所有: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2024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