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廿四气诗 寒露九月节》
唐·元稹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寒露,“九月节,露气寒冷,将凝结也”,意为寒露后露水将增多,气温将降低。许多人会相继出现“凉燥”症状,即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寒露时节,养生最主要的是预防“凉燥”,故而,福建中医药大学国医堂中医健康管理(治未病)中心陈淑娇主任医师说,寒露养生,一要养阴防燥,二要防寒保暖,三要平调阴阳。
寒露节气怎么“过”?瞅准养生“九个黄金点”
一、春捂秋冻,因人而异
俗话说“春捂秋冻”,秋天适度经受些寒冷有利于提高皮肤和鼻粘膜耐寒力,但是老人、儿童和身体体质较弱的人要注意防寒保暖,逐渐增添衣服,防止“冻”出病来。换季穿衣服别换得太快,最好厚薄搭配,以保暖为主,“不穿单衣”也是寒露节气养生的重要一点。
二、早睡早起,开窗通风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秋季宜早睡早起,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初秋白天气温高电扇不宜久吹;深秋寒气袭人,既要防止受寒感冒,又要经常打开门窗,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如条件许可,可在居室及其周围种植绿叶花卉,既能让环境充满生机又能净化空气促进身体健康。
三、寒露泡脚,秋冬不冷
常言道:“寒露脚不露。”研究发现,脚与上呼吸道黏膜之间有着密切的神经联系,寒露过后,气温逐渐降低,一旦脚部受凉,就会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纤毛运动减弱,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因此不要经常赤膊露身以防凉气侵入体内,并做好足部保暖。每天晚上可以用热水泡脚,这样可以使足部的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发生,缓解疲劳。
四、运动锻炼,调畅气血
秋天虽没有春天那样春光明媚,生机勃勃,但秋高气爽、遍地金黄却是另外一番动人景象。可到公园湖滨郊野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如:慢跑、打太极拳、体操、打篮球、羽毛球等,有助于机体内气血调畅,也可组织秋游活动,既可调节精神又可强身健体。
五、神志安宁,收敛神气
气候渐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心中难免伤感和忧郁。一定要保持良好心态,起居要作相应调整,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六、天气变化,严防突发病
寒露节气,早晚温差逐渐明显,高血压、冠心病、胃溃疡、类风湿、肌肉劳损等疾病患者易因天气变化而症状突出,需要密切留意天气变化,随身增减衣物以保暖,并适当注意药物和食疗的应用。同时,还应随时备好急救药品,防止因气温骤降而引发哮喘、中风、心肌梗死等突然疾病。
七、药膳调养,助力秋冬
寒露节气后,雨水渐少,天气干燥,昼热夜凉。在饮食上少吃辛辣刺激、香燥、熏烤等食品,宜多吃些芝麻、核桃、银耳、萝卜、番茄、莲藕、百合、沙参等有滋阴润燥、益胃生津作用的食物。水果有梨、提子、荸荠、香蕉等;蔬菜有胡萝卜、冬瓜、莲藕、银耳等,以及豆类、菌类、海带、紫菜等。
推荐药膳——
大枣莲子银杏粥
原料:百合30克、大枣20枚、莲子20克、银杏15粒、粳米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莲子先煮片刻,再放入百合、大枣、银杏、粳米煮沸后,改用小火煮至粥稠时加入冰糖稍炖即成。
功效:养阴润肺,健脾和胃。
香菇冬瓜球
原料:香菇、鸡汤、淀粉适量,冬瓜300克,植物油、精盐、姜、味精、香油适量。
做法:香菇水发、洗净;冬瓜去皮洗净,用钢球勺挖成圆球待用;姜洗净切丝;将锅内放入适量植物油烧热,下姜丝煸炒出香味,入香菇继续煸炒数分钟后,倒入适量鸡汤煮开;将冬瓜球下锅烧至熟时,用水淀粉勾芡,翻炒几下放入精盐、味精,淋上香油,即可出锅。
功效:补益肠胃,生津除烦。
苡仁炖猪蹄
原料:苡仁200克,猪蹄两对,料酒、姜、葱、盐等适量。
做法:将猪蹄洗净开边,与苡仁同放入锅内,加入少量水、料酒、姜、葱、盐等,先用大火煮开后,改用文火慢煮两个小时左右,猪蹄烂熟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去湿消肿。
沙参粥
原料:沙参15-30克,粳米50-100克,冰糖适量。
做法:沙参加水100毫升,煎煮15-20分钟,去渣,取汁之后放入粳米中煮,煮至米熟后加入冰糖,再稍煮为稀薄粥,即可食用。
功效:养阴清热,益胃生津。
莲藕木耳排骨汤
原料:莲藕1节(切块),木耳3-5朵,排骨6-7两,大枣5-6颗,葱、姜适量。
做法:肋排切块洗净,凉水入锅,烧开焯2分钟,捞出后入另一个热水汤锅中,同时放入葱、姜,小火煲1小时,然后加入木耳和莲藕块,继续炖至筷子可扎透莲藕时调味,最后放入大枣,再炖20分钟即可。
功效:补益气血,止血散瘀。
温馨提示:秋天气温渐渐变凉,而胃肠道对于寒冷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或使原有的胃病更加严重。因此,寒露以后的要做好胃部保暖。
八、寒露茶饮,润燥暖胃
山楂陈菊饮
原料:干山楂6克,陈皮6克,杭白菊1-2朵,枸杞子少许,
做法:将上述原料加适量水煮10分钟作茶饮(根据个人口味可调入适量蜂蜜)。
功效:健胃消积,养肝明目。
枸杞决明茶
原料:枸杞子3克,决明子3克。
方法:将枸杞子和决明子一并放入杯中,冲入沸水,焖约10分钟即可。代茶频饮。
功效:补肝益肾,清热明目。
人参花茶
原料:人参花5克,冰糖或红糖适量。
方法:将人参花及适量冰糖或红糖一同置入锅中煎煮5分钟左右,过滤后即可饮用。若以蜂蜜取代冰糖,则待过滤后再添加,搅匀即可。
功效:补气安神。
九、艾灸按揉,足部保暖
《千金要方》中说:“每八月一日已后,即微火暖足,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因此,现阶段护住腿脚颇为紧要,足部是足三阴经、足三阳经的起止点,与全身所有脏腑经络均有密切关联,而且双脚是肢体的末端,此处的血液循环较弱,是最容易被寒气侵袭的部位。所以,不光不能露,还要特别注意脚部保暖,防止寒从脚下生。
涌泉穴
位置:位于足底部,在足前部凹陷处,第二、三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处。
方法:用艾条或艾柱灸涌泉穴20~30分钟,每晚临睡前灸一次即可。
功效:阴阳同调,补肾暖脚。
太溪穴
位置:位于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方法:用大拇指按揉5-10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度,可以和昆仑穴(位于足踝区,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一起按揉。
功效:滋阴降火,培阳补肾。
太白穴
位置:在足内侧缘,第1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
方法:用大拇指按揉5-10分钟,力度以酸胀为度。